緬甸製衣工業囧境 免稅還能走多遠?

緬甸的成衣製造業CMP幾乎98%的廠都是做代工、依賴的是來料加工。即所有在國外已經漂染印花好的布匹,以及其它小到鈕扣、拉鍊、衣夾和領牌都悉數進口。在緬甸的成衣製造廠,僅是利用本地廉價的勞動力進行加工,加工製成後又100%的出口。之前緬甸外資投資委員會MIC為了吸引外資到緬甸設廠,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成衣製造廠商的免稅優惠政策。雖然這一政策在免稅期限上規定為3年,但也確實吸引到了不少國外的成衣廠搬遷到緬甸來生產。

可是,當今天緬甸的勞工法將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3600元/天時,緬甸的成衣廠就首先承受不了這一壓力,當官方規定從本月開始實行新的勞工工資標準時,已經有多個工廠開始關停、遣散多餘的預備工或降低或取消原來的一些工人福利。為什麼當勞工工資改變時,緬甸的成衣廠會首當其衝的面對到這一尖銳的問題?究其原因,主要還是免稅政策間接帶來的影響!

緬甸成衣製造廠說白了,就是僅僅是在賺取亷價的勞動力-紅利,當這一薄薄的紅利在減少或消失殆盡時,當然就會首當其衝、而無法廻避了。那為什麼緬甸的成衣廠一直以來沒有發生結構性改變? (來料加工再出口!)這就得回歸到免稅政策上了!因為是原材料和成品可以免稅進出口,所以至今緬甸沒有一家像樣的紡織廠和漂染或印花廠,更別說其它配套附件廠了。

這都因為是免稅的政策,才導致國外廠商沒有必要到緬甸設廠-紡織/印染廠,一個在價格上毫無競爭優勢的紡織廠當然就不會出現在緬甸了。同樣的道理,在緬甸設廠還存在著無法預測的成本增加,生產出來的坯布根本無法同免稅進口的坯佈在價格上競爭,當然就不會有紡織或印染商家願意到緬甸設廠了。

今天外商投資委員會MIC已註意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,在近期召開的外商直接投資和緬甸經濟發展潛力的會議上,委員會主席吳昂奈吳就明確表示說:我們在尋求國外的紡織廠,印染廠到緬甸投資,同時也會檢討之前的免稅政策。這一信息至關重要!尤其是,當三年免稅期屆滿時,舊的廠家就有可能就會撤離,新的一批靠免稅政策的工廠又會替代進來。這並非危言聳聽!從目前關停的工廠就可窺見端倪!所以,今天緬甸的成衣製造廠,雖然在2012年創造了出口產值9.08億美元,2013年10.2億美元,2014年增長到10.56億,今年就預期突破20億美元。但是,僅僅是看出口產值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,歸根究底緬甸的成衣製造始終還是一個暫時不能摎破的囧球。官方MlC僅僅是看到問題的嚴重性還遠遠不夠,怎麼去轉化這一囧境,怎樣去拿捏?不僅是成衣業,包括一條龍的生產加工,尋找出一條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,拋棄現在的短線操作,這才是關鍵。


來源:緬甸投資